嘻嘻看书 - 言情小说 - 穿成男配的恶毒嫂子(穿书)在线阅读 - 分卷阅读116

分卷阅读116

    他的身份。

=

穆亭渊回北都之事不胫而走,他在外游学时已颇有才名,继承岑修文学识之后,更是名声大噪,上门拜访的文人官吏数不胜数,穆亭渊以“备考科举”为由,一概拒之门外,私下里去拜访了岑修文曾经的旧友,大部分老者已不在人世,一片唏嘘先按下不谈。

春花辗转凋零,一日日过去,晏枝白日去经营商铺中的事情,晚上便回来陪穆亭渊读书,恍然间仿佛回到了八年前,那小少年端坐在烛台旁,认真地看着手中的书籍,写下一条又一条笔记。

如今的穆亭渊,真正长成了晏枝最喜欢的模样,样貌俊逸,气度飒然,谈吐时温和儒雅,又博学广识。不同于其他酸儒弱书生,游学多年再加晨昏习练武艺,穆亭渊身段结实挺拔,如松如竹。

矫矫君子,渊渟岳峙。

转眼便是科举。

几代国泰民安,大梁日渐重文兴农,科举便是遴选文臣最重要的考核大事,由礼部负责,分童试、院试、乡试、会试、殿试,层级递进。

今年春闱,千万学子竞鳌头,除开穆亭渊这样的,还有许多文士大儒的门生弟子,魁首之争极为激烈。

春闱当天,晏枝送穆亭渊出门。

白梅饱满地绽放在枝头,晏枝给穆亭渊喂下饺子,一路送他走出府门。

晏枝叮嘱道:“我前些日子去贡院里转了一圈,那地方又小又窄,起居都在那逼仄的小间里,你要多注意不要磕了碰了,穿暖和点,四下漏风,那板子什么都遮不住。”

“好。”听见晏枝的絮叨,穆亭渊笑着点头,“我都记在心里了。”

“是嫂子啰嗦了。”晏枝习惯性地抚了下穆亭渊的头,等目光触及男人一双灼热的眸时愣了一下,她把手收了回来,说,“去吧,嫂子永远支持你。”

穆亭渊压下眸中一瞬浮现的遗憾,上前一步,压低了声音对晏枝说:“这话太过狂妄,我只说给嫂子一个人听,待放皇榜,我拿个状元的圣旨回来给嫂子玩。”

晏枝闻言,顿时笑逐颜开。

全府的人都外出相送,晏枝目送穆亭渊乘上马车,车轮滚滚向着考场而去。

这一幕让晏枝回忆起了当初送走穆亭渊的时候。

此间的少年,踏遍了绿水青山,再归来时,如枝头新梅,傲骨寒芳。

她之前陪着怀有身孕的韩妤去寺庙祈福,给穆亭渊许下了一个愿望——

愿你不再凄风冷雨,遍尝人间艰辛;愿你在晨雾散尽时,能成万丈明光。

===第74章第74章===

春闱三日时间,说长不长,说短也不短。

晏枝有活要忙的时候还好,无事可做时总会想穆亭渊此时此刻正在考哪一门,会试三科都是硬骨头,据说今年的考官出题刁钻,喜好剑走偏锋,不知道亭渊会如何作答,想了一会儿便觉得自己这样子有些好笑,仿佛是那个时代守在校门口等着孩子考完高考的家长。

尽人事,知天命,她应该想开点。

三日一过,晏枝坐上马车去接穆亭渊回来。

远远的便看到一身白衣,洒脱风流的穆亭渊被围绕在众多学子之中,他笑容温和,耐心地同众人交谈,看见晏枝时,分开左右,笔直地冲晏枝走了过来。

一旁人窃窃私语,都道那是穆府的大夫人,是穆亭渊的长嫂。但晏枝近些年来,因做生意,抛头露面,得了不少话柄,士农工商,商为最末流,尤其是身为氏族却毫不掩饰,自甘下贱去经商走货,最是遭文人诟病。

见着穆亭渊毫不遮掩地同晏枝交谈,有意亲近的文人都露出鄙夷的神色,不知谁在人群里嘀咕了一句“说是清廉高洁之辈,也不过如此”被晏枝听见,狠狠地瞪了过去。

那人耸了耸脖子,惊怯地缩着身子,借着人群的遮掩悄悄溜走。

一人尚能扼制,但难堵悠悠之口,小声讨论的人越来越多,都为穆亭渊亲近晏枝不以为耻而感到愤懑,再一想到岑修文多年学识落在这样一个人手上,大感呜呼哀哉,眼前一片漆黑,文坛将顷,得由他们站出来保护文之高义。

科举刚考完,他们就开始盼着穆亭渊能落榜,两人在各色目光中登上马车,离开考场。

回程的马车上,穆亭渊端坐在小方几旁,拂袖取香,淡淡的梨花香从鎏金兽首香炉里钻了出来,沁人心脾,他抬眸看了一眼晏枝,把香炉盖子阖上,道:“嫂子怎么看着颇为哀愁,可有什么心事?”

“我能有什么心事,每日吃吃喝喝,闲下来就看账数钱,”晏枝脑海里回荡着那些文人的评价,听见穆亭渊你的声音后回过神,问道,“你这回考得怎么样?”

“还可以,题目不难。”

晏枝:“……”

晏枝笑了出来:“方才我等你的时候,瞧见几个从贡院出来的学生,大多失魂落魄,其中有一个没走多远就冲着路旁的石狮子撞了过去,被救下来后,哭天抢地地嚷着考试题目太难,愧对父老兄弟。”

穆亭渊说:“确实不难。”

晏枝笑得几乎止不住,她擦了擦眼角笑出来的泪水,说:“好好好,嫂子等着你的好消息,我还没见过圣旨呢。”她渐渐收了笑,神色多了几分凝重,“圣上身体越发不行了,曦贵妃说,怕是活不过今年,小太子又性格懦弱,一旦圣上驾崩,大梁朝中局势会有翻天覆地的变化,你此时入朝为官,怕是仕途不会那么顺利。那些文人……”

?

晏枝脑海里不由浮现出现在的一段历史,现在大梁官员的情况与那时颇为相似。历史上有个说法是明亡于士大夫,氏族与文人互相勾结,形成党派,不断顶着为国为民的名义,攻讦政敌。文人以舌以笔为武器,斗起来,没有硝烟,却能尸横遍野。大梁情况虽不至如此,却也正在朝着这个方向发展,晏靖安的势力正在不断萎缩。

李景华那边的情况也并不理想,因为当年春蒐一事,梁帝对他存了忌惮之心。除开士大夫,大梁还有一群朝官被称为清流,是梁帝刻意扶持起来的,这些清流多出身草根,没有家世背景,借以上疏评议,弹劾大臣,充当梁帝冲锋的矛。

几年来,清流日渐壮大,与晏靖安的武将一脉,李景华的士大夫一脉呈现了三足鼎立的架势,维持着大梁官吏结构的平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