嘻嘻看书 - 言情小说 - 红楼之不要拦着我上进在线阅读 - 分卷阅读374

分卷阅读374

    弟啊,你说,淳儿那个兔崽子,得不得有这两下子?”

“那一定是有的,我看了,高台子附近也就一个队正,其余都是普通禁卫,淳儿现如今是队正,一定也老厉害了。”

陈老爹听完,咧嘴笑了。他怀里的胖小子也在不停地嘿哈,还模仿禁卫们出枪的姿势。

这一刻钟的时间干等着也不是个事儿,下头的观众慢慢都忍不住交头接耳起来。

紧接着,鼓点声又响起。方才一直坐在椅子上的醇亲王起身,有内侍官抱来一个红色大木箱子,因鼓声而慢慢安静下来的众人皆是好奇不已:这是要干啥?

鸿胪寺少卿今天已经认命了,翻译是他,串场也是他,他捏着礼部尚书给自己的稿子,开始宣布:“天朗气清、万里无云,有拈阄射利之助兴,使在座万民而同乐,不拉不拉……现在,抽奖活动开始,下面有请醇亲王殿下为我们抽出三等奖十名,奖品是十三香调味粉一瓶。”鸿胪寺少卿觉得自己和街头卖艺人的托儿没啥两样了。

“哗!”可观众听完之后,却是兴奋不已,历来能够有不花钱得东西的好事儿,都是大家所期待的。

博彩业还算发达(混乱但是发达)的如今,古人也并不是不懂什么叫做抽奖的,但凡大点的寺庙道观、茶楼戏院,偶尔都会搞一搞拈阄射利,故而观众稍微听了两句就明白了了:感情票子右下角的勾圈点符号,还有这拈阄射利的作用?幸好入口进来的时候禁卫军嘱咐了好几遍叫大家保管好票子,所以现在人人都还捏着票根。

陈老娘又没忍住,悄悄戳了一下陈老爹的胳膊:“他爹,这王爷千岁爷是要干哈呢?”

“抽奖,中奖的送十三香一瓶哩。”叫陈老爹说,抽奖两个字简洁明了,比拈阄射利好懂多了!

“有这好事?”陈老娘两眼发光。

“统共才十瓶十三香,这好几万人的,你以为阿猫阿狗都能中奖呢?”陈老爹眼睛不花、耳朵也不聋,看清楚了大大的红木箱子、也听清楚了抽奖规则。

陈老娘一想也是:那能被王爷千岁抽中的,也不是一般的好运气了,简直就是出门踩了狗屎!

不管怎么说,这样的小活动就把场内的气氛调动起来了。

饶是醇亲王大半辈子经历了大风大浪,被这两万多人一起盯着,还觉得有些不自在呢。

第一张票底被抽出来了,是正东方,北数三行,西数五列,点勾横竖图案。

中奖的是个腆着大肚子的老财主,做生意的人最爱讨个口彩,如此开门红,岂不是代表他就要发达了?此时他情不自禁地站起来对周边拱手,脸上也要笑开了花。

众人羡艳地看着他接过禁卫军送来的木盒装十三香粉末一瓶。

然后是第二位;

第三位;

第四位;

……

贾琏在城墙上,看着下头人火热的眼神,想到出这个点子的人,在心里感慨一句:【宝玉不从商,真是可惜了。】

然后又偷偷瞄一眼站在醇亲王身边一身戎装、气势迫人的堂弟,贾琏否了刚才自己荒唐的想法:【不不不,宝玉从了商才是真可惜呢……】

【不管怎么说,过了今日……嘿嘿嘿,过了今日!】贾琏正打着小算盘开心着呢,胳膊却被王熙凤扭了一把,王熙凤嘴巴不动小声含糊了一句:“别傻笑,忒丢人!”

于是贾琏慌忙收敛心神,静候接下来。

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

接下来,果然和陈老爹说的一样,好几万人里抽十个人,哪里是这么容易就中奖的。

陈家人和在座成千上万想要凑好运的人一样,在王爷千岁抽出一张票底的时候就屏住呼吸等着公布,往往都是在别处一声惊喜交加的呼喊之后失望叹气——原来是别人中了啊。

便是因为这样,在亦力把里大战瓦剌,然后爆冷门地夺得胜利的之后,观众们都不太喧闹了——因为方才王爷千岁说了,三名二等奖要在此时抽取!是一套花想容的口脂,不仅仅是价钱比一小瓶十三香粉末要贵得多,更是因为其中包含限量色,是多少姑娘媳妇子梦寐以求的。

这奖品一公布,就连贵宾票上坐着的一些妇人都忍不住了,拿眼睛一个劲儿地看着自己的票根。

当然,两万分之三的概率更是小,中奖的三位幸运儿开心得不得了,想来他们家的女眷也会高兴得发疯。

第二轮抽奖过去,便是鞑靼和莫卧儿的最终对决。

百姓们终于回神:哦,今天咱们可是来看番人表演的……谁知道朝廷也这么会玩儿呢!

鞑靼和莫卧儿也是苦战,最终因为莫卧儿没办法派出勇士巴贝尔,惜败鞑靼。

说来说去,好像这场比试最终胜出者是获得了会同馆院落优先选择权?

醇亲王表示,在城墙上坐了小半天,真是无趣死了,遂他巴不得赶快宣布了名次好了结了今天的事体。

在乾清宫憋了小半天的十六终于可以上场了,身为泱泱大国的一国之君,要是陪满了全场,显得太过重视这些番邦使臣了,于是十六硬是忍着到最后才出现。

当然,万岁爷的出现也带起了一个小高/潮。

百姓纷纷起身跪倒,山呼万岁。

鞑靼人大张旗鼓,哪里单单是为了在会同馆挑一个好院子呢,只见阿鲁台巍巍颤颤地给十六行礼,然后毕恭毕敬地高呼鞑靼对大明皇帝的景仰,以及对大明文化的向往,恳请大明陛下,增开榷场、准许鞑靼人前来大明游学,学习先进文化,感受圣人熏陶……明明是小老头的人设,这么中气十足地喊话,也是演技不过关,亦或者说,就是他想要更多人听到的效果吧。

一些老臣在听到阿鲁台提要求事关榷场的时候面色都不太好(榷场虽好,可是事涉各地行政、军事,每每增开一处都需要扯皮很久),而在后半程的时候,听闻鞑靼想要让贵族子弟来大明念书,面上不禁升起了几分得意:【毕竟大明才建立四十多年,这就有仰慕汉人文化的番邦来求学了,岂不是盛世的前兆!】

十六面色并没有什么大变化,但是心里却开始疯狂吐槽了:【早年我在父皇当政的时候就见过你们这些人,来的时候尽带着些不值钱的,走的时候不只要赏赐,还要各类工匠书籍,现在可好,直接要求来学习了?当我冤大头呢?】

十六对番邦之人会有这么不宽宏大量的想法,自然是因为他本就经历宝应县一事之后,于银钱比较看重;另外一部分则是宝玉平时潜移默化的功劳,多次举例讲述番邦是喂不熟的狼,叫十六听得很信服。

此时朝中心动之人不少,不管是增开榷场能够给大明增加更多的税收;还是那种被吹捧的快感,天然觉得这些野人一般的番邦人,来大明学习先进文化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