嘻嘻看书 - 耽美小说 - [群穿宋朝]苍穹之耀在线阅读 - 分卷阅读244

分卷阅读244

    为疑惑,也并不像认路的样子。

“你好……?”幼安试探着询问道:“你在找谁吗?”

那男人猛地抬起头看见了他,歪着头笑了起来:“小兄弟,我是下一届的学生,想过来看看这个学校的样子。”

“新——新生?”辛弃疾快速地走近他,发觉他就带了一个小包裹,想来是坐班车来的江银城,只是过来看看学校环境而已:“你是从扬州城来的吗?”

朱熹也一眼就看见了他头上的发髻,眼睛蓦地就放出光来了:“你也是考进来的?啥时候进来的?这儿的书好读吗?是不是毕业很难啊?”

辛弃疾扑哧一笑,解释自己是从临安那边考过来的,领着他去学校的其他地方转一圈。

如今已经是七月,由于报考江银中学的数量太庞大,教育局那边把考试时间提前到了六月末,七月十号就已经放了榜。

有十几个扬州人或自学或者靠学校通过了考试,得到了可以进入江银参观和准备入学的凭证。

孔知遥由于已经职位转正,在参政院里忙得脚不沾地,只来得及请朱熹全家吃顿饭,就继续一头扎在城市排水系统的建设里了。

朱熹根据指南手册的图文一个人坐上了班车,相当陌生的进入了这个在传说中被赋予了各种神秘色彩的江银城,绕了好几圈才找到学校在哪里。

辛弃疾听着他讲着这些东西,心里的感觉非常微妙。

朱熹和他不一样,虽然年岁比自己长十几岁,但他是自己学了文理科的东西,自己申请了助学贷款,一切都靠着自己的努力来的江银。

而他自己,起码在入学考试上是绕过文科的。

更有些奇怪的,是朱熹对临国事物毫不掩饰的喜爱与向往。

幼安从来不敢表现这些东西,他谨慎而生怕落了把柄,有时候自己的内心都不清楚自己想要什么。

可是伴随着他们从二楼一直走到五楼,朱熹都在滔滔不绝的赞赏物理学和唯物主义的真知灼见,大有种讲经论道的架势。

辛弃疾脚步一顿,略有些疑惑地询问道:“朱先生……你这样喜欢临国的知识和制度,就不怕有人指摘你忘了本吗?”

朱熹爽朗一笑,压根没有什么心理负担。

“朝闻道,夕可死矣!”

他并没有因为接触了现代科学而全盘否定四书五经的内容,却在以更加主动而积极的姿态去追寻更深层次的真理。

哪怕面对的是一个刚刚认识的年轻学生,也不会用任何虚伪的理由来为自己辩解。

辛弃疾见他这一副坦坦荡荡的样子,突然觉得自己的一些顾虑似乎……并不重要。

他领着这位姓朱的朋友走进了开放参观的标本室,给他解释这里的用处。

整个标本室里不仅陈列着各种动物的填充标本,还有鱼、兔子、老鼠和一部分人体器官的立体解剖标本。

朱熹在看清那鲫鱼、兔子的血管走向、肌rou纹理的时候,愣了半天:“这些——这些是?”

“是真的,”辛弃疾笑了起来:“这样才可以明白它们如何生,为何死。”

他大概生了几分捉弄的心态,又带着朱熹去看另一副人体骨架,以及旁边的人手解剖样本。

朱熹一眼就看见了这是人的手制成的诡秘之物,虽然自己已经被吓得背后发毛,却还是忍不住凑过去看肌腱和骨骼的位置,再猛地抬头道:“他们做这些,是为了什么?”

辛弃疾无奈笑道:“说是为了救人。”

“为了救人,所以把人活活拆开?”

“听说是死人的尸骨,”辛弃疾不确定道:“我们上生物课的时候,为了了解血液、神经等不同东西,也要杀兔子杀仓鼠,做各种实验。”

朱熹愣了半天,喃喃开口道:“没想到上学还要会杀兔子。”

“不是那种手起刀落的杀,是要注射空气,”辛弃疾笑了起来:“开学以后你就知道了。”

他看到这朱先生的时候,有种奇异的亲近感。

这大概是自己接触的……第一个被古典文学熏陶着长大,却和自己一样最终选择了现代科学的人。

当自己在和他交流这些有关临国的新鲜事情时,也会有种终于找到同类的感觉。

陈旧保守的宋人是一类,新锐开放的临人是一类。

而在这其中徘徊的第三类,又有多少人?

“话说回来,我一直很好奇一件事情,”朱熹一边和他在标本室里溜达,观察那乌鸦的玻璃眼珠子,一边兴趣盎然道:“临国人生病,是怎么治的?”

在朱熹的观察中,临国人的衣食住行都处处非常讲究,他虽然也很想融入其中,但总是不得其门而入。

这典型的临国人,吃饭不铺张浪费,在餐厅里吃多少取多少。

穿衣服基本上不用宽大飘逸的长袍,到了冬天反而穿的单薄而紧实,听孔知遥说那个叫羽绒服,裹着特别暖和。

还有出行,都坐班车和无马之车,街道上的驴骡牛马都被限行,政府区根本不允许马车通行。

一说到治病,辛弃疾的脸上也露出小孩子般的笑容来,他凑近了些,神神秘秘道:“我上次着了风寒发烧,被带去医院治疗来着。”

朱熹一听他要爆料,耳朵都竖起来了:“然后呢!”

“然后他们把我的手腕绑好,”辛弃疾卷起一边的袖子,绘声绘色的讲道:“往手背的血管里扎针输液!”

输了两天的液,病就彻底好了,连吃药都不用煎那些草叶山果,实在是再神奇不过!

幼安原本就是少年心性,遇到好些奇异的事情都想与人诉说,可一直没有合适的朋友——临国的朋友们显然都对这些事见怪不怪,说多了反而露拙。

如今虽然是刚遇到这朱先生,却好像有说不完的话!

“他们的针里居然能够穿孔?”朱熹深呼吸了一口气道:“如此神奇!”

朱熹自己也是学了数理化考进来的,知道他们是把药液直接注入血管里,让人能够更快的吸收。

但是要做到这一点,在造针的工艺上都要颇为精巧——长针竟然能做出中空构造来,何等神奇!

他们索性找了个地方一起坐下,开始聊彼此的经历。

朱熹虽然年岁比他长了许多,但如今受了太多孔知遥的熏陶,身上陈腐的东西都褪的颇快,言行谈吐都是个新派的扬州人。

他讲了自己如何为了天龙来到扬州,如何在实习筛选中落选,又是如何去自学、上夜班。

辛弃疾听着他所讲述的这些故事,心里亦是感慨良多——毕竟两人的不同轨迹前后一对比,确实相似与不同的地方都实在太多。

原来,自己曾经被命运如此优待过。

“不瞒你说,”朱熹压低声音道:“我考入江银,就是为了学透这些